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中国农业循环经济行业市场发展分析:循环农业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

2023-08-28 12:28:24 来源:百度 分享到:

农场在蔬菜种植的基础上,预留部分土地用于黄芪 、板蓝根 、鱼腥草等多味中草药种植,成熟的中草药,加入炒熟的大豆粉碎拌料,可完全替代养殖过程中的用药,解决了猪肉中药物残留的问题。中药养殖经济实惠 、无残留、无抗药性,不污染环境,同时兼有营养和药用双重功效。养殖所产生的粪便,利用沼气池净化处理、生物发酵后还田充当肥料,可改良土壤,有利于农作物吸收,降低种植成本,减少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,推动种养循环绿色发展。

借助乡村旅游的东风,长城镇探索发展“种-养-旅”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,依托新华民宿和郭楼红色教育基地,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农业,在这里,不仅能够看风景、品银杏茶、享乡村美景,还能吃到天然草料喂养、充满“乡土味”的土鸡,以“种养结合”+“观光体验”,享受人间烟火气、绿色生态美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如果你想了解农业循环行业的内外部环境、行业发展现状、产业链发展状况、市场供需、竞争格局、标杆企业、发展趋势、机会风险、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……们研究院撰写的《2022-2027年中国农业循环经济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》。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循环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对农业循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。

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,在促进农业发展、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、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。绿色农业涉及生态物质循环、农业生物学技术、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、轮耕技术等多个方面,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概念。

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措施,比如畜禽粪便经过干湿分离、无害化处理之后产生的沼液、沼渣做成有机肥返还大田,用于有机果蔬种植,沼气并网发电,形成绿色环保的循环农业。种养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,既减少污染保护环境,又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产品质量,是绿色农业生产新方式。

爱农村、爱农民,从农村走出来后的他总想着为村里多做点实事好事。“脱贫攻坚时,我上门走访贫困户,并详细制订切合实际、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,建议他们发展肉牛、蚯蚓等养殖业。”张心善说,肉牛出栏后,农户可以自己销售,也可以让他代为销售。张心善通过范县兴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但为农民增加了收入,还为农业产业振兴作出了贡献。

“很多村镇用牛粪养殖蚯蚓,蚯蚓粪便当做肥料给果木蔬菜施肥,果木下面还可以养殖蚯蚓和白鹅。用不完的蚯蚓粪便又制成了有机肥,销售给周边的种植户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循环农业产业链。”张心善说,他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“3+”合作模式,发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,在吸纳就业的同时,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参与。目前带动林下蚯蚓养殖发展到5个乡镇16个村庄1300余亩,帮助107户375名脱贫群众走上了致富路。直接带动就业72人,间接带动就业400余人。

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,秸秆资源富含热能和碳、氮、磷、钾、微量元素等。且相比废塑料等其他废弃物,秸秆的分布更加集中,有助于保持供应稳定性。在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中,秸秆成为唯一被三次点名的品类。秸秆,已经成为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优选项。

2021年,我省建设13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,开展整县粪肥就地消纳、就近还田补奖试点。每个试点县要扶持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,构建1-2种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,探索完善补奖机制,推进种养基地生产标准化、资源高效化、质量可控化,建设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面积10万亩次以上(按种植面积计算),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,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,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。

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环所副所长冯晶表示,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路径包括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和原料化,其中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生物基材料具有明显的高值化优势,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。

2023中国农业循环经济行业市场发展分析

目前,中国经济进入“新常态”,农业内外部环境变得纷繁复杂,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“紧箍咒”亟待破解。面对农业“新常态”,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,加速优化种植养殖结构,进一步完善农业内部循环链条,促进农业发展由以前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,转变为走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、经济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在城市、园区、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了多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。通过切实推动农业循环经济,全面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动,形成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原料化和基料化的“五化”利用模式。比如,早在2016年,贵州省就提出发展生态利用型、循环高效型、低碳清洁型、环境治理型的15种产业,2022年绿色经济占比超45%。江西省等地推行从规划到消费等多方面的循环经济发展任务,探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。

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农业循环发展成效显著,节水节地节肥节药取得较大进步,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提升较大,但从整体上看,农业循环发展的基础仍较为薄弱,制约因素主要有法规标准不健全、扶持政策不到位、科技支撑不足、资源化成本较高、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不足等。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到2025年,我国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%以上。

试点县根据当地粪污类型、堆沤处理方式、运输距离、粪肥还田方式和数量等实际情况,合理测算各环节成本费用,补贴比例不超过本地区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总成本的30%。对提供全环节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主体,可依据还田面积按亩均标准打包奖补。规模养殖场应当合理负担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成本。

按照“因地制宜、农用优先、就地就近、政府引导、科技支撑、市场运作”的原则,在29个试点县推动秸秆还田、肥料化、饲料化、能源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利用,建成2个以上秸秆全量利用样板县。项目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%以上,秸秆精细化还田水平有效提升,“五化”利用进一步加强;县、乡、村三级秸秆收储体系更加健全,市场化运转机制基本建立;形成可持续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、应用模式和运行机制;县域秸秆资源台账进一步完善。

欲获取更多农业循环经济行业详情分析,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2-2027年中国农业循环经济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》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海峡科普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